舒适家居网讯:高温热泵(HTHP)广泛应用于空间供暖和工业流程加热。目前使用天然制冷剂(如氨/R717)开发HTHP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本研究通过MATLAB建模,将HTHP集成于包含光伏光热(PVT)系统、电池、储热装置及区域供热系统的能源系统中。模拟结果显示,热泵可实现72°C的温升(冷凝温度96°C),性能系数(COP)达3.55。在上海、兰州和北京三地的一年期模拟中,夏季热需求较低且系统表现相似,而冬季兰州和北京的热需求显著高于上海。研究指出需进一步优化光伏板面积、电池容量及储热系统,以提高供热的稳定性。
1. 引言
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约0.9°C(NASA, 2020)。建筑能耗占全球能源使用的36%和碳排放的39%(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 2017)。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50%的终端能源消耗用于供热,其中仅10%来自可再生能源。HTHP作为低碳技术,可提供80°C以上的冷凝温度(Di Wu等, 2020),在集成能源系统中具有潜力。本研究聚焦于中国-挪威合作项目“ChiNoZEN”,旨在通过模拟分析HTHP在集成系统中的运行特性。
2. 方法论
2.1 模型构建
系统模型基于MATLAB开发,使用REFPROP获取制冷剂物性数据,并集成天气数据(上海、兰州、北京)。系统核心组件包括:
PVT系统:面积4000 m²,性能比75%。
电池:容量500 kWh,充放电效率80%。
储热装置:容量1000 kWh,效率90%。
双压缩机并联的HTHP:最大制热能力255.7 kW。
2.2 假设与算法
忽略压缩机外的其他功耗。
蒸发器出口为干饱和蒸汽,冷凝器出口为湿饱和液体。
通过迭代计算冷凝/蒸发温度直至收敛(误差<0.1°C)。
3. 结果与讨论
3.1 热泵性能与电力供应
冬季缺口:兰州1月热需求未满足率高达47.26%,北京为39.49%,上海为13.79%。
夏季表现:三地热需求均能被完全覆盖(图10)。
改进建议:需增加光伏面积、电池容量或引入辅助电源(如风电、电网)。
3.2 温度与效率
冷凝温度:高/低温冷凝器稳定于96.02°C和80.20°C(满负荷时)。
COP变化:部分负荷时冷凝温度降低,COP升高,但可能导致出水温度低于80°C(需改进控制策略)。
4. 结论
HTHP在集成系统中表现出潜力,但需优化储能与电源配置以应对冬季高需求。使用氨作为制冷剂需注意安全设计(如泄漏检测)。未来研究需细化模型以提升准确性,并探索多能互补方案。本工作为绿色HTHP的发展提供了关键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