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舒适家居网!
当前位置:舒适家居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观察 - 正文
养殖场73500头猪使用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实现自动控温,节省人力资源,大大提高了产值和利润率
陌肖      2022-12-06 13:19     来源:     浏览量:5175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草—废—肥”“猪—沼—果”“虫—粪—菜”“枣—加—游”四种循环模式,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污染排放,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山东省枣庄市阴平镇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对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改善田地土壤、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具有示范作用,成为全市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样板,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阴平经验”,《大众日报》对阴平镇的典型做法给予重点推介,阴平镇被推荐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
一、动因背景
多年来,农业增长主要依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板结、土壤自然肥力衰退、食品安全等问题,农民生产增产缓慢,种植性收入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也要求农业要由传统的拼资源、拼消耗、拼投入,向绿色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党建+”,打造“草—废—肥”绿色种植产业园。该模式可实现秸秆(柴草)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通过加工处理,变成有机肥,再施于蔬菜大棚,既完全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又减少了蔬菜大棚的化肥使用量。阴平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党建+合作社+公司+基地”工作思路,在东金庄村发展“草—废—肥”循环生产试点,辐射带动卜乐、上屯、陈楼、吴家坡等十多个村庄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形成了“以草养畜,以废造肥,以肥还田”的绿色有机种植产业园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有效改善了辖区生态环境。一是实行“党建+合作联社”,推动“以草养畜”。引导村内7家合作社联合成立峄城区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规模农业。养殖合作社利用秸秆、菜叶等废弃物进行生态养殖,生猪、肉牛、家禽等相关畜禽产品对外出售,实现“以草养畜”。二是实行“党建+肥料公司”,推动“以废造肥”。投资300多万元,利用废旧闲置学校土地,建设枣庄正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线,把部分还田剩下的农作物秸秆收集起来,运到有机肥厂,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种植、养殖废物和群众生活产生的粪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在沼气池内发酵,沼液作为叶面肥料,灌溉使用,沼渣生产成有机肥,作为蔬菜、粮食生产肥料。通过“以废造肥”减少了污染,提升了产业附加值。三是实行“党建+蔬菜基地”,推动“以肥还田”。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13个、中拱棚40多个,采用有机肥料浇灌,生产绿色有机蔬菜。植物不可销售部分作为有机肥厂的生产原料和生态养殖的饲料。
(二)实施“科技+”,打造“畜—沼—果”生态养殖产业园。阴平镇积极推行“畜-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2019年以来,阴平镇以开展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为契机,通过司法途径收回300多亩被侵占的设施农用地之后,开展了以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为前提的项目招引工作,经多方论证,最终决定引进星瑞生态养殖项目。星瑞生态养殖以养殖规模化、环境无害化、废物循环化为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产业,建成后将成为枣庄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循环节点最完整的生态养殖场。一是“科技+”助力传统种养规模化。星瑞生态养殖项目中养殖场规划建设面积60000平方米,建成后可实现存栏3500头母猪、70000头生猪,实现养殖规模化。星瑞生态养殖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动供料、供水设备,运用了畜牧学、能源学、化学等多学科新技术,每栋猪舍均安装全覆盖式的喷雾消毒系统,可自助完成整个猪场的消毒工作;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和空气源热泵技术,可以自动控制养殖区室内温度;利用料线系统,可以定时定量全自动化饲喂。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节省了人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大大提高了产值和利润率。二是“科技+”助力养殖污染无害化。为解决养殖的污水、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养殖场规划建设了一座高标准、科技含量高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粪尿分离系统,对污水粪便进行即时处理,同时建设了年产3000吨有机肥料车间,从排泄物中分离出的固体部分被输送到有机肥料车间,发酵制成有机肥,液体部分则通过密封的厌氧发酵工艺,生产出液体肥用于有机农作物生产,生产出沼气用于发电,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可循环。三是“科技+”助力林果种植生态化。星瑞生态养殖二期项目规划结合养殖产业,在养殖场周边开辟1000亩种植区,种植经济作物、果树苗木和菌目草等有机农作物,发展林果经济。当种植区作物需要施肥时,通过现代化设备,将液态有机肥与水按比例混合,通过氧化塘专用管道灌溉到农田内,实现生态还田,产出的绿色有机果蔬作物无农药残留,无过量化肥污染,品相佳,经济效益高。
(三)实施“创新+”,打造“虫—粪—菜”有机健康产业园。该模式将难处理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尾菜、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通过蚯蚓过腹转化成为蚯蚓生物菌肥,蚯蚓肥有有机肥之王的称号,将其用于种植蔬菜及其他农作物,形成了可持续循环利用的生物链。今年以来,阴平镇在燕庄村发展蚯蚓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化害为利、变粪为宝、以地生金”的循环养殖产业发展新路径,畜牧养殖污染难题迎刃而解。一是“创新+”促使荒地“化害为利”。燕庄村通过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利用机械对荒废土地进行平整,共整理出20多亩荒地。该处荒地土壤贫瘠,土壤条件差,农作物难以生长,导致村民无人愿意承包该地块。阴平镇在罗庄蝎子养殖、黄庄村蚂蚱养殖等特色养殖启发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引进蚯蚓养殖这一新兴行业,通过与蚯蚓养殖企业签订养殖回购合同,由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全部回购,“一条龙服务”保障了蚯蚓销路不愁,盘活了村内闲置荒地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稳定增收。二是“创新+”促使牛粪“变粪为宝”。燕庄村周边有养牛户9家,一头牛一年能消耗一公顷地的玉米秸秆,一头牛每天能产生15-30斤的牛粪。每年养牛产生的粪便若是过度集中排放会对地下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燕庄村引进的“大平2号”蚯蚓的生存基础就是牛粪,牛粪与秸秆、杂草等废弃物混合发酵后,可作为蚯蚓养殖原料,每亩地蚯蚓可消耗牛粪30吨,既为蚯蚓提供了养料,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解决了村内牛粪污染难题。三是“创新+”促使农民“以地生金”。牛粪、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经蚯蚓肠道消化、酶解转化形成蚯蚓体和蚯蚓粪。蚯蚓富含有益酶、肽等高活性蛋白及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微量元素,广泛应用于医药、渔业等领域;蚯蚓出栏后,所余下的蚯蚓粪被称为“有机肥料之王”,是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极好肥料,广泛用于周边有机水果和有机蔬菜种植,这样养殖和种植能实现一个小型闭环。蚯蚓繁殖力强,废料的分解力强。一亩大田投种300公斤,可分解100吨牛粪,产出40吨蚯蚓粪,年亩产鲜蚯蚓2~3吨,最高可达5吨,按最低两吨算,目前市场价每吨均在10000元以上,按最低每吨10000元计算可收入20000元,亩产蚓粪可达40吨,每吨150元,计6000元,养一亩蚯蚓可收入26000元,除去人工费用,养蚯蚓一亩的利润大约是20000元左右。
(四)实施“产业+”,打造“枣—加—游”休闲农业观光园。该模式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将传统农业的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将以生产功能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兼具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功能的综合性产业,开辟一条高效农业旅游新途径。近年来,阴平镇以万亩生态枣园为依托,坚持“接二连三进四”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形成了集大枣种植、林下养殖、大枣产品深加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一是做大“一产”,管理好“摇钱树”。阴平镇是枣庄市著名的“大枣之乡”,境内拥有3.5万亩生态古枣园。阴平镇在巩固管理好“峄县大枣”知名农产品原有种植区基础上,加大“灰枣”“梨枣”“羌枣”“沾化冬枣”等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力度,加大大枣种植区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大枣种植面积,新扩植优良品种2千亩。同时,在枣林下采取林下放养家禽模式,利用人工创建“林-禽”生态系统,家禽为果树除掉部分病虫害和杂草,鸡粪为果树提供一定的肥料,产出高品质蛋类和禽肉,供给枣园内农家饭店。二是做强“二产”,培育好“产业链”。枣林产出长红枣后,除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用于批发、零售鲜枣、干枣外,一部分供给大枣深加工企业。近年来,阴平镇不断扶持山东久信、山东华弘、微粮集团等大枣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开发枣干、枣茶、枣点心等新产品,不断提高“善合”“华弘”等品牌影响力。采取招商引资、资产重组、企业联合、政策扶持等方式,以久信食品和斜屋长红枣专业合作社等为基础,加强与枣庄学院联合科研合作,培育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有较大影响力的大枣深加工基地。三是做优“三产”,打造好“风景区”。深入挖掘枣园文化、红土埠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人文资源及秀美壮丽的风光等自然资源,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以阴平镇万亩古枣园附近的斜屋村及周边村庄为重点,精心打造阴平揽秀、马刨泉涌、阴铀生辉、斜屋印象、文峰足迹、百麻古韵、步道晓风、补天遗石“枣园八景”,形成“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看山、望水、忆乡愁”美丽山水新画卷。加强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推进“水起云墅”等精品民宿群建设,铺设枣园环山路、绿道,修建枣园自摘区,完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等,打造“赏田园风光、品民俗风味、吃乡村土菜、住农家小院”的“枣园人家”特色文化旅游,以点带面、串珠连线,实现设施配套全面化、村庄景点化、全域景区化,构建“山水呼应、人文交融、全域覆盖、悠游枣园”的旅游发展新格局。阴平万亩枣园远离城市喧嚣,山清水秀,风光优美,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是人们体验生态、自然、野趣,品味田园味道,享受乡村生活乐趣的好去处。阴平枣园成为城里人来了不想走的地方,这里是乡里人走了还要来的地方,这里逐渐成为人们悠闲旅游的打卡地。
三、取得成效
近年来,阴平镇通过探索推广四大循环农业模式,全镇形成了“蔬菜、畜牧、林果、粉皮”四大特色产业,累计搜集利用种植秸秆4000余吨,粪便3000余吨,生产有机肥2000吨,实现有机蔬菜、有机肥料等销售收入近2000余万元,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30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00余个,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赢”,为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依托斜屋大枣、石楼黄杏、阴平蔬菜、石泉粉皮、上郭花生等农产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运作模式,着力培育了红、黄、绿、白、黑“五彩农业”,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活力。新六产项目进一步“做大”。星瑞生态养殖、东金庄循环农业、集律博物电商平台等农业“新六产”示范点正在建设,农超汇、喜迎人家、久信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猛。枣乡文旅品牌进一步“擦亮”。依托鲁笔博物馆、女娲宫、乡村爱情园、枣园八景、杏花峪等景点,打造了集吃、住、游、玩、体验于一体的“一日游’路线,叫响“女娲圣地、笔源枣乡”旅游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扩大了农村环境的“生态效益”。阴平镇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将农村的污染点、面、源的污染产物、养殖排泄物和农业废弃物经过发酵处理,用于生产农作物所用的有机肥料,实现绿色循环再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发挥了减排、净化、美化等多重功效,极大地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在2020年枣庄市第一季度镇域路域环境考核和峄城区第一季度人居环境评比中分别荣获第一名。
二是提升了现代农业的“带动效益”。阴平镇通过党建引领、基地示范、集体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将循环农业四种模式在全镇范围推广,引领在思想上观望、犹豫,在行动上徘徊、等待的农民不自觉发生转变,像滚雪球一样带动周边农民改变保守观念,积极创业就业,形成“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养殖大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引导全镇58个行政村,围绕“种养加”“名优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将循环农业做大做优做强。
三是增强了产业富民的“社会效益”。阴平镇循环农业产出的有机蔬菜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零使用”,非常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深受市场欢迎;生态循环养殖场生产出的猪肉也更加优质安全;有机肥料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改善农田土壤结构,增加有益菌和土壤微生物,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节节攀升。

下一步,阴平镇将进一步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完善农业内部绿色循环链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生产高效化、废弃物资源化、设施完善化、环境清洁化、能源低碳化、参与全员化,保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守住金山银山,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查询舒适家居系统品牌、舒适家居系统价格、舒适家居系统资讯、舒适家居系统知识、舒适家居系统配件,请持续关注舒适家居网。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合作洽谈:18211026713
发文投稿:18810107320
合作展会:010-84938918
售后服务:010-84938918
  • 扫描二维码
    浏览手机官网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巴巴传媒 京ICP备17011801号 Copyright © 2006-2019 shushiw.com. All Right Reserved
首页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品牌入驻    |    广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