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的清洁取暖直接关乎“蓝天保卫战”与广大居民的温暖过冬,是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然而,部分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后出现的供气供电不足现象。笔者主要针对当前实施“煤改电”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选取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四个典型地区进行了技术路线及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No.1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8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完成散煤治理480万户以上,其中“煤改电”完成超过200万户,总供暖户数达420万户。为实现《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2021年北方地区电供暖面积15亿平方米的改造目标,2018年以后电供暖年均增加面积至少在2.4亿平方米以上,增势显著。目前来看,北方地区电供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电供暖技术经济性瓶颈问题难以根本性解决。在无政府补贴情况下,各类电供暖技术。
No.2典型地区“煤改电”模式比较分析
针对当前“煤改电”面临的主要问题,选取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四个典型地区,分析其各自在技术路线、补贴政策及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河北河北改造规模相对较小,主推蓄热式电暖气,采用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煤改电”建设与运营。截至2018年底,河北累积完成“煤改电”用户约62.5万户,主要集中在保定、廊坊等禁煤区。技术路线。为了鼓励使用低谷电,河北“煤改电”主推蓄热式电暖气,在保定地区少部分采用空气源热泵。补贴政策。对户内设备购置安装省级补贴每户最高不超过3700元,市县根据财力状况和不同取暖方式,分类制定当地财政补助政策。给予采暖期居民用电0.12元/千瓦时补贴,根据用电量据实补助,每户最高补贴电量1万千瓦时、最高补助1200元。商业模式。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模式。允许民间资本跨地区、跨行业、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城镇电供暖的建设与运营,比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让民间资本进入城镇电供暖领域;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基金、市政债券等间接参与城镇电供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民间资本通过参与企业改制重组、股权认购、发起设立各类投资基金等进入城镇电供暖领域。
河南河南技术路线方面发挥地热资源优势,严控改造与运行成本,创新推出“打包交易”等较为灵活的商业模式。2018年,河南主要在热力管网覆盖不到的城乡接合部、农村等地区推广“煤改电”清洁供暖,累计完成居民“煤改电”116.8万户,电供暖面积约1.3亿平方米。技术路线。河南省境内具有较为丰富的浅层地热能,河南1/4的土地有地热资源,约合4万平方千米,因此河南在集中式电供暖推广方面重点推广地源热泵供暖。在分散式电供暖推广方面以示范引领为主,有生物质供热、分体式空气源热泵等,同时利用“政策杠杆”2引导用户选用节能高效设备。补贴政策。河南省全面推进居民峰谷电价和供暖期阶梯电价,探索集中清洁供暖用电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电代煤”用电成本。大部分地市出台了居民“煤改电”设备购置和电价补贴政策,设备购置通常按60%设备价进行补贴,每户最高补贴在1000~3000元/户,电价补贴在0.3元/千瓦时,最高补贴2000千瓦时。商业模式。除了按照居民可承受原则,政府在供暖设备购置及采暖电价方面给予补贴支持外,经省发改委批准,河南省电力公司将集中管理清洁供暖用电纳入电能替代“打包交易”3,一方面解决了“散户”参与电能替代用电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客户改造的意愿;另一方面替代电量作为增量,不扣减发电企业基础电量,也增加了发电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从实施效果看该模式可降低供暖成本约0.1元/千瓦时。